安泰康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活性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簇)檢測(LTCRC1.0)試劑盒
----循環腫瘤細胞和循環腫瘤細胞微環境(CME)多維度分析
循環腫瘤細胞(CTC)是從腫瘤患者原發灶和/或轉移灶脫落進入血液的腫瘤細胞,被認為與腫瘤患者的血行轉移和不良預后相關,CTC檢測被用于腫瘤輔助診斷、復發轉移監測、治療效果評價、耐藥性監測和早期篩查。但大多數循環腫瘤細胞(CTC)自然凋亡、休眠及缺氧或在血液循環中受到血液剪應力損傷、藥物及免疫攻擊,失去腫瘤細胞生物活性,只有極其稀有的(<0.01%)的特殊遺傳及表型優勢的單個CTC具有治療抗性和較高的轉移潛能而引起遠處轉移。因此,單個CTC檢測可能不能準確、全面揭示患者腫瘤生物學特性。
腫瘤細胞與腫瘤相關基質細胞、免疫細胞脫落以細胞團簇(CTM)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細胞簇(CTM)內的細胞之間積極相互作用,共同構建有利于生存和轉移的血液微環境(CME),支持它們在循環中生存、抵抗治療、外滲和促進在遠處組織中的適應和生長,90%以上的治療抗性和轉移源于細胞簇。檢測這些具有生物活性、腫瘤相關的稀有細胞、細胞簇比單個CTC更能真實、全面反應患者腫瘤生物學特性。
招商521.png)
(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細胞簇脫落入血,血液微環境生存、演進,促進轉移)
一、什么是活性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簇)(LTCRC)?
活性循環腫瘤相關稀有細胞(簇)(Living Tumor-Related Circulating Rare Cell (Cluster))(LTCRC)是指進入外周血中與腫瘤發生、進展、治療抗性、轉移、腫瘤負荷高度相關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稀有細胞及細胞簇。包括循環腫瘤細胞(CTC)、腫瘤相關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AM)和性粒細胞(TAN)、腫瘤相關基質細胞如成纖維細胞(CAF)、腫瘤相關內皮細胞(CEC)及由腫瘤相關細胞組成的細胞簇(CTM)(包含由腫瘤細胞組成的同型簇和由腫瘤細胞與多種非腫瘤細胞組成的異型簇)。
招商850.png)
染色體多倍體、EMT間質表型、CSC表型等形成穩定驅動突變和特殊表型的不同細胞亞群,獲得選擇性優勢,代表腫瘤侵襲性、復發轉移潛能、治療抗性和適應性。細胞簇構成循環腫瘤細胞血液微環境(CME),在血液中適應性生存、免疫逃逸、腫瘤浸潤、對抗藥物治療和免疫攻擊,并在適宜的微環境中形成轉移。
LTCRC全面表征腫瘤免疫逃逸、耐藥、轉移,特別是相互作用、集團轉移的血液微環境(CME),全面、精準、即時、動態揭示腫瘤生物學行為,臨床相關度高、一致性好。
二、活性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簇)檢測(LTCRC1.0)----循環腫瘤細胞和循環腫瘤細胞微環境多維度分析
1、2.5D柔性高密度微孔陣列膜微流場超濾系統(微流控+陣列膜)同步捕獲不同大小、形狀和組成的活性循環腫瘤相關稀有細胞,特別是完整細胞簇

規則密排六邊形微孔陣列膜,超高孔隙率(91.37%),高機械強度,局部3D、整體2.5D,僅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高流速、低壓力、低剪切力的高效微流場,保證細胞捕獲的高選擇特異性、高捕獲效率、高通量、高速度、高保真度,保持細胞天然形態和活性,盡可能保留天然細胞簇。
- 不依賴任何化學試劑、抗體及任何外在驅動力和專用設備,僅在重力作用下分離;
- 2-3分鐘高速、高通量、高回收率、較高中位值、低檢測下限并保持良好的線性和平行性;
- 活細胞及細胞簇無損傷、低損失、高效率捕獲,細胞活性、細胞形態、抗原表達、遺傳性息、細胞數量與體內一致的高保真度捕獲;
- 血液、體液中的腫瘤相關單細胞、細胞簇同步捕獲,保持細胞簇天然微生態環境(CME)。
2、8號染色體多倍體活性循環腫瘤相關稀有細胞及細胞簇鑒別、計數、多維度分析(IF+FISH)
癌癥的特征之一是染色體非整倍性(包括整體和結構),90%以上的實體腫瘤為非整倍體,多倍體是非整體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致癌過程中的一種驅動力,由多倍體核型產生的表型異質性有助于耐藥性和適應性,與患者生存不良相關。
免疫熒光原位雜交(IF+FISH)基于細胞核(DAPI)、染色體著絲粒探針(CEP8等)、白細胞特異性標志物(CD45)、內皮細胞特異性標志物(CD31)進行LCTRC單細胞計數、細胞簇計數、細胞倍體定量分析、細胞簇組成分析、細胞簇大?。ńM成細胞數量、細胞簇長徑和短徑)分析。
招商1928.png)
- 免疫熒光染色與熒光原位雜交結合,細胞核型和表型同步檢測、分型、多維度分析;
- 多種腫瘤相關稀有細胞(如LCTC、LCEC等)同步、可視化檢測分析;
- 非整倍性LTCRC單細胞和同型簇、異型簇表征LTCRC血液微環境及相互作用,與腫瘤負荷、復發轉移潛能、治療抗性、患者生存高度相關。
3、檢測流程
3mL靜脈全血,微流場超濾捕獲+膜上免疫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全程6h左右,當天即可出具報告:
4、檢測指標、結果判讀及LCTRC細胞圖例
①LTCRC中單個LCTC及單個LCEC數量、倍體分型(三倍體、四倍體、高倍體<大于四倍體>);
②LCTM(同型細胞簇:CTC-CTC)數量、每個團簇所包含的細胞數量或團簇長短徑;
③LCRM(異型細胞簇:CTC-WBC、CTC-CEC)數量、每個團簇所包含的細胞數量或團簇長短徑。招商2289.png)
- 檢測指標解讀及報告表
招商2304.png)
招商2305.png)
- 試劑盒及資質

三、活性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簇)(LTCRC)檢測的臨床應用
1、2234名惡性腫瘤患者LTCRC平均檢出率高于85%,良性病變患者、傳染性疾病患者LTCRC平均檢出率?3%。
2、在19種不同的腫瘤中,Ⅲ期和Ⅳ期患者的LTCRC、四倍體單細胞、高倍體單細胞、LCTM、大LTCRC總數均高于I期和Ⅱ期患者(P<0.05);I期和II期患者的三倍體和四倍體差異顯著(P<0.05),四倍體和多倍體差異顯著(P<0.05)。
招商2662.png)
3、定量檢測染色體倍性具有多種臨床意義,包括治療敏感性、腫瘤轉移和復發。三倍體LTCRC可能與原發化療耐藥相關;更多的四倍體和多倍體LTCRC可能意味著已經進展或獲得性化療耐藥;細胞簇比單細胞具有更好的臨床相關性;異型簇比同型簇和單個CTC具更差的生存期;大的細胞簇具更差的生存期。
(食管癌三倍體型CTC與首次治療化療耐藥相關) (三倍體CTC與生存期的相關性)
招商2990.png)
(高倍體CTC與患者生存期相關) (高倍體CTC的變化與生存期相關)
(細胞簇比單細胞具有更好的臨床相關性)
招商3184.png)
(異型簇比同型簇和單個CTC具更差的生存期)
(大的細胞簇具更差的生存期)
4、33.3%的胃癌患者治療前檢測到細胞簇,34.78%的患者在化療/靶向治療過程中形成細胞簇。
五、LTCRC檢測1.0與傳統單純CTC檢測的比較優勢
六、LTCRC1.0檢測試劑盒目標市場、應用規模
- 安泰康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革命性腫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系統性管理個體化精準醫學模式顯著促進患者長期狀態良好生存
1、活性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簇)(LTCRC)檢測:抽取外周靜脈血,微孔陣列膜微流場超濾系統捕獲、免疫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活性腫瘤相關循環稀有細胞(簇)(LTCRC),對腫瘤患者進行風險評估、精準分層、補存分期,預測復發轉移、治療效果及治療抗性并動態監測。
2、腫瘤組織培養藥敏檢測(HDRA):將手術、穿刺、內鏡獲取的腫瘤活組織體外培養,并于被測藥物共培養,檢測藥物對腫瘤組織活性的抑制效果,為需要術前新輔助治療、術后輔助治療和晚期治療的患者快速篩選最適合的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
3、患者腫瘤組織原位移植癌癥小鼠模型(PDOX):將患者腫瘤組織移植到小鼠對應組織器官,建立癌癥小鼠模型,模擬患者腫瘤原發腫瘤生長,特別是遠端轉移,準確預測患者轉移、轉移靶器官,篩選抗原發癌,特別是抗轉移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
腫瘤發生、進展具復雜性、異質性和個體化差異。腫瘤治療藥物和治療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進步,但患者長期生存的改善仍然有限。標準化、規范化治療前提下個體化精準醫學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更加精準的患者分風險層(外周血腫瘤相關稀有細胞及細胞簇LTCRC檢測)、個體化的藥物實際效能預測(HDRA腫瘤活組織體外培養藥敏檢測)、復發轉移和耐藥的早期預測(LTCRC檢測及患者組織原位移植癌癥小鼠模型PDOX)、靶向轉移的藥物治療方案和新技術篩選(患者組織原位移植癌癥小鼠模型PDOX)的系統化應用構建革命性個體化精準醫學模式,可以為患者在第一時間選擇相對理想的治療方案,顯著延長患者生存,避免無效治療或的毒副作用并降低治療費用。
招商4112.png)